(SKU:RB-02S005A)LED发光模块(红色)

来自ALSROBOT WiKi
2015年12月10日 (四) 09:42Arduino77讨论 | 贡献的版本

(差异) ←上一版本 | 最后版本 (差异) | 下一版本→ (差异)
跳转至: 导航搜索
02S005A 01.png

目录

产品概述

随着近年来LED原材料市场的迅猛发展,各种各样的LED走进我们的生活,尤其彩色LED显示屏的飞速发展,让LED应用市场进入新世纪,LED控制系统的市场也变的更加广阔。为了让电子爱好者与时俱进,最新推出的 LED发光模块是你学习控制LED的入门必备用品,模块采用市面最新环保型食人鱼LED,与传统LED相比,不仅体积小、功耗低(3.3V时,电流20mA)、使用寿命长、而且亮度高、发光角度大。正是优于这些众多优点,使其刚刚诞生后立刻引起大家关注、其发展趋势像食人鱼一样凶猛故得此名。模块通过3P传感器连接线与传感器扩展板相连,方便快捷,经过控制器编程后,即可轻松实现LED互动控制。

规格参数

  1. 工作电压:3.3v到5v
  2. 发光颜色:红色
  3. 信号类型: 数字输出
  4. 发光强度:2500到3300mcd
  5. 兼容性:与传感器扩展板I/O
  6. 发光角度:80到110度
  7. 尺寸: 25mm * 32mm
  8. 重量大小:3g
  9. 固定孔:4个M3固定孔

接口定义

02S005A02.png
  • S:信号输入(SIGNAL)
  • +:电源(VCC)
  • -:地(GND)

使用方法

工作原理

LED发光模块采用食人鱼灯,食人鱼LED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,因为它比φ5mm的LED要散热好、视角大、光衰小、寿命长,食人鱼LED是4只脚的,比一般的5mmLED多了两只脚,而且4只脚把的发光部分和电路板焊接地方有一定间距,4只脚的设计和留有间距就是让食人鱼LED的散热比一般的LED要好很多,可以通过的工作电流大一点,最大可以40-50MA,一般的LED是20MA,所以比一般的LED亮度要高,LED发光模块加了一个三极管,作为电流放大使用,使用Arduino控制器控制食人鱼灯。

编程原理

LED发光模块共引出三个引脚,分别是地线GND、电源Vcc和信号线S。实际应用时,可以将S端接在Arduino UNO控制器的一个数字引脚上,如引脚D2,接线方法如接线图所示,由控制器输出一个高电平信号,既可以点亮LED发光模块;第二种方式可以将发光模块的S端接在Arduino UNO控制器的一个PWM信号输出引脚,通过调节PWM信号的脉宽,可以对LED发光模块的亮度进行调节。

程序1连接示意图

02S005A03.png

例子程序1

int led =2;//定义LED发光模块接口
void setup() 
{ 
pinMode(led,OUTPUT);//定义引脚为输出模式
} 
void loop() 
{ 
  digitalWrite(led, HIGH);//点亮LED
  delay(1000);//延时等待1秒
  digitalWrite(led, LOW);//熄灭LED
  delay(1000);//延时等待1秒
} 

程序1效果

将程序上传到Arduino UNO 控制器中,按照连接示意图正确连接传感器模块,我们可以看到LED发光模块点亮1秒,熄灭1秒,如此反复的交替亮灭。

程序2连接示意图

02S005A04.png

例子程序2

void setup ()
{
  pinMode(11,OUTPUT);
}
void loop()
{
  for (int a=0; a<=255;a++) //循环语句,控制PWM亮度的增加
  {
    analogWrite(11,a);
    delay(8);//当前亮度级别维持的时间,单位毫秒            
  }
    for (int a=255; a>=0;a--)//循环语句,控制PWM亮度减小
  {
    analogWrite(11,a);
    delay(8);//当前亮度的维持的时间,单位毫秒  
  }
  delay(800);//完成一个循环后等待的时间,单位毫秒
}

程序2效果

将程序上传到Arduino控制器中,按照接线图所示正确连接LED发光模块,可以看到LED渐明渐暗,如同呼吸一般,所以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呼吸灯。

演示视频

LED 01.png

产品相关推荐

Erweima.png

购买地址

Arduino LED发光模块(红)

周边产品推荐

LED 发光二极管 5mm 高亮 红色 (5只)
Arduino RGB Monome 全彩LED 三色led
通用传感器连接线 3P杜邦连接线

相关问题解答

相关学习资料

奥松机器人技术论坛